3月29日下午,数学与统计学学院卓越教师班第二小组成员来到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开展本学期第二次卓越教师培养学习活动。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教材分析。在活动开始之前,小组成员根据刘老师的安排,针对人教版高中教材自行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进行教材分析,大家分别选择了必修一第一章第一节《集合》的第一课时及第三章第一节《函数与方程》,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选修2-2第三章第二节《复数的概念》第一课时。
活动一开始,刘老师首先系统地构建了教材分析的概念,并在整个过程中生动地阐释了其内含。老师便让大家依次分享自己分析教材后的成果,并谈谈自己的想法。每个人分享完后,老师针对小组成员的分析做了点评和补充。他首先针对大家的共性问题强调:“重点”不是靠嘴巴说出来的,我们要将每一章的内容放在整个高中阶段的高度上去分析,在明确这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学目标后,才能较好地把握重点,从而避免课堂教学中出现主次不分、重点不明、平铺直叙和平均使用力量的毛病。
接着,刘老师指出在课堂中老师需要和学生传递的首先是思想,然后再是方式方法,最后点明为什么能这样操作。而不只是简单陈述定义,然后机械地传授给学生做题的方式方法。传递思想的这个步骤往往是最难的,但同时它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这对于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的内在逻辑以及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有着重要意义。那如何能做到能够传递教材中涉及到的思想?刘老师指出首先需要对教材足够熟悉,在此基础上学会对教材进行合理的处理,比如在《用样本的数字特征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这一节中,需要传递给学生的是在样本容量很大的情况下,我们的关注点在哪儿,利用什么样本特征以及怎样估计总体的数字特征。
在这一次的活动中,刘老师点明了小组成员共性和个性化的问题,但并没有过多地强调我们的不足之处,而以一种柔和的方式引导我们发现自己思维的漏洞,一步步引导大家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待和分析问题,带领大家找到了进行教材分析的正确方向。并且他鼓励同学们在走上工作岗位后也要多和有经验的教师交流,在循序渐进的积累中,大家对教学的把控能力会有很大的突破。